
最近的巴以冲突中,以色列空军已经开始使用老式的M117航空炸弹进行轰炸。这种炸弹是在1950年代研制的,曾经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大量使用,但在2015年已经正式退役。
由于以色列空军每天要投掷约1000吨的炸弹,且巨大的弹药消耗量对于以色列的军火库存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,因此他们开始使用老式的M117航空炸弹,以节省昂贵的制导炸弹。
不过,这种做法也存在一定的风险,因为M117航空炸弹并不是精确制导的,可能会对巴勒斯坦平民造成更多的伤害。在俄乌战争中,俄军面临着类似的问题,因为他们的精确制导弹药也不足够,只好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导弹进行攻击。
俄罗斯在战争初期采用了一系列高超音速武器、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,用于攻击乌克兰的低价值目标。然而,由于乌克兰的防空系统相对强大,俄军无法完全掌握制空权,导致战术空军的攻击机无法到达乌克兰主要城市上空,也无法投掷精确制导的武器。
此外,由于经济能力有限,俄军不足以生产大量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,并且使用昂贵的导弹打击次要目标也是一种困境。因此,俄军只能大量发射这些导弹,甚至超过了美军在多次战争中的总和。
然而,从美军的经验来看,真正有效的打击方式并不是巡航导弹,而是投掷数万枚精确制导炸弹。精确制导炸弹不仅具有爆炸威力,还具有高度的打击精确度。虽然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非常昂贵,但精确制导炸弹的价格更为低廉。
例如,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,在14天内投下了15000枚精确制导炸弹,平均每天超过1000枚。因此,在未来的战争中,要保持长期高强度的空对地打击,仅仅依靠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是不够的,还需要发展生产更简单、价格更低廉的精确制导炸弹。
其中,卫星制导炸弹是最容易大规模生产和储存的一种选择。从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的经验可以看出,导弹数量可以减少,但是制导炸弹必须囤一大批备战。解放军的卫星制导炮弹和卫星制导炸弹的数量需要大幅度增加,炸弹库存必须上量才能确保作战能力。
激光制导炸弹虽然精度高,但也存在不便、无法远距离发射和价格昂贵等问题。卫星制导炸弹具有更低的成本、更灵活的使用方式和更大的破坏力。中国生产的卫星制导炸弹价格不高,随着北斗3系统全球服务的推广,国产的卫星制导炸弹将会变得更便宜。
卫星制导炸弹的灵活度高,可以发射后不管,同时打击多个目标,也可以防区外远距离滑翔。虽然中国空军现役的卫星制导炸弹不多,但随着北斗3系统的成熟,未来将会增加生产量。美军也已意识到增加精确制导火箭弹和卫星制导炸弹的重要性,正在着手增加生产量。
因此,增加卫星制导炸弹数量是很有必要的。
中国空军迎来里程碑时刻,国产JDAM炸弹批量生产央视最近播出的《走进中国兵器湖南云箭》节目中,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:湖南云箭成功批量生产了国产JDAM炸弹,这意味着中国空军正式进入了全面精确攻击时代。
随着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等事件的发生,精确制导弹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。为应对这一挑战,中国必须大量生产卫星制导炸弹,数量可能要达到数万甚至数十万枚。为了满足需求,中国空军还需储备廉价的卫星制导套件。
这些套件可以通过改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来制造精确炸弹,非常适合在战争中使用。据分析,一场战争可能需要投放上万枚卫星炸弹。因此,中国空军的卫星制导炸弹库存必须达到数万枚,卫星制导远火的火箭弹数量也需要达到10万枚,而卫星制导炮弹则需要几十万枚。
现代战争形态的改变使得火力的强大、敏捷、准确和持久性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。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给中国带来了重要启示,即卫星制导炸弹必须要价格实惠且数量充足。
